财富资讯早参-20250911
信息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9-11
1、市场简评
昨日A股震荡整理,主要指数收盘涨跌互现,合计成交金额比前一交易日继续萎缩,但仍连续第9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关口。行业板块涨跌互现,采掘行业、通信服务、旅游酒店、游戏、文化传媒、医疗服务板块涨幅居前,能源金属、珠宝首饰、电池、风电设备、光伏设备等走势较弱。
目前上证指数收复5天均线,但5天均线仍在下行,显示大盘短线总体由下跌趋势转为震荡趋势;目前上证指数仍在上行的60天均线上方运行,显示A股中线仍为上升趋势。
2、投资策略
国务院会议明确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政策面形成多重利好叠加,国内促消费、稳地产政策持续发力,为市场提供良好支撑。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内外政策利好交织、流动性充裕的有利环境。市场资金面呈现明显改善迹象,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平稳。全球配置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居民储蓄正在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形成持续的增量资金来源。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全球流动性预期宽松,美元走弱利于外资回流A股。预计短期市场或将继续震荡整理。
中线A股投资者建议可以持有8成左右权益仓位,建议继续关注高股息板块龙头个股。如上证指数跌破60天均线,则宜择机减持走势较弱的品种。
短线投资者建议可以持有5成左右权益仓位,建议关注旅游酒店等强势板块龙头个股。如上证指数跌破5天均线,则宜择机减持走势较弱的品种,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
(1)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2025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持平。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目前我国逐步进入商品消费旺季,房地产、基建项目施工将有所加快,以及海外需求向好,需求端短期支撑增强,此外,国内相关行业反内卷持续深入,内需型商品价格供需基本面整体有所改善,价格中枢短期有望上移。
(3)2025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由下降0.2%转为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环比持平。1—8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
上游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移,国内需求逐步改善以及反内卷逐步深入,PPI降幅有望逐步收窄。
4、市场聚焦
(1) 环氧氯丙烷价格飙涨
近期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持续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环氧氯丙烷现货价格达到1.3万元/吨,较去年年末上涨40.76%,续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环氧氯丙烷价格9月以来连续跳涨,9月4日为1.18万元/吨,9月5日开始连续3个交易日价格上涨均超200元/吨,增速加快。此番价格上涨主要由于供应端收紧以及成本端支撑较强。据报道,淄博飞源、湖北民腾、河北卓泰、浙江镇洋、广西锦泽等装置处于停车状态。从成本端来看,华东99.5%甘油最新参考价在9250元/吨,较前一周价格上涨200元/吨,原料涨价支撑环氧氯丙烷价格维持高位。近年来,环氧氯丙烷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下游环氧树脂在新能源、电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扩张。共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产量、需求量、市场规模均同比增长,增幅分别为10.4%、7.8%、16.8%。今年8月,2025年全国环氧氯丙烷产业链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国内环保政策的持续加强和产业升级的推进,环氧氯丙烷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国环氧树脂在建和规划总产能达320万吨/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电子级环氧树脂产业也得到了创新发展。可重点头主行业龙头公司
相关公司:巨化股份600160.SH、三美股份603379.SH
5、天天打新
5.1今日新股
新股申购 | 新股上市 | ||||
股票简称 | 申购代码 | 发行价格(元)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发行价格(元) |
昊创瑞通 | 301668 | 21.00 | |||
5.2今日转债
转债申购 | 转债上市 | ||
转债简称 | 申购代码 | 转债简称 | 转债代码 |
风险提示:
本资讯中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或者完整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且可能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调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本公司及与本公司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会承担因阅读和使用本资讯所造成的任何损失及其产生的法律责任。本资讯的版权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